工商時報【記者魏喬怡╱台北報導】
隨美國GDP穩步增長,加上希臘財政部長表達減記債務計畫有所進展,龍年開春全球多數股市走揚,資金持續回流亞洲市場。據統計至上周五的最新數據,今年以來亞洲股市已有韓國、日本、印度與台灣等四個亞洲股市吸金逾10億美元。
德盛安聯
東方入息產品經理林炳魁指出,美國商務部27日公布美國去年第4季的GDP年增率為2.8%,創下2010年第2季以來最佳表現,其中消費者指數上升2%,優於前一季的1.7%,顯示雖然近一年全球經濟面臨困境,但身為全球龍頭的美國經濟復甦狀況不差,也使資金對亞洲投資信心回復。
日股截至20日為止的一周吸引逾22.93億美元,林炳魁認為,主因是近期投資機構對亞太國家的獲利狀況相當樂觀,其中日本企業的獲利預估大幅調升,成長率上看23%,反應去年受到地震與海嘯災後的低基期效應,因而使得今年成長可觀。
另一方面,美國景氣好轉,也是亞股動能轉強的關鍵,以2003~2007年間美國GDP回升下的股市表現來看,亞太指數大漲181%,遠優於全球股市的110%及美股的75%,展現多頭下亞股超越全球股市的特性。
ING金磚七國基金經理人陳信嘉表示,全球股市對於歐債負面訊息的反應已有逐漸淡化的傾向,加上通膨降溫,亞洲國家陸續步入降息循環,繼先前印尼降息、大陸調降存準率,泰國也再度降息1碼、印度更調降存準率2碼。
他指出,低利率環境有助資金寬鬆,加上景氣表現相對強勁,亞洲新興市場未來可望盤堅向上,其中內需消費型的市場如大陸、印尼皆具備不錯的投資價值,但歐債風險未完全消除,亞股短線仍有震盪的可能。
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經理人馬克.墨比爾斯表示,現階段亞股本益比價位低廉,可望成為驅動亞股上漲的主要動力。就經驗來看,股價低廉反而可望創造未來較佳的報酬空間。
依據高盛證券統計自1988年以來亞股本益比低於10倍時,未來6個月漲幅高於25%的機率超過4成,未來12個月漲幅高於25%的機率更達98%,顯示逢低進場布局並長期持有以獲取較佳報酬的投資策略應能奏效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stock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aprop19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